月圆的记忆
作者:袤华
时间:2月9日 打开新窗口浏览本页 浏览:13523 文章ID:351

  小时候,我觉得月圆之时如在学校犯了错,要请家长一般,来得慢,去得也缓。总盼着月圆的日子到来得快一些,再快一些,盼得我的眼睛都发直了。

  盼月圆的日子更重要的是为了能满足自己心中的企盼。正月里月圆的时候自然是到了元宵节。元宵节不仅能吃上元宵,还可以得到一个造型别致的灯笼,那是祖母亲手为我糊的,从小我就远离父母,只知道他们远在春风不度的玉门油田工作。我把祖母给我糊的灯笼再按照父母在油田照的照片,画上想像中的井架、抽油机或雪山,点燃粘在灯笼里的蜡烛后,挑上灯笼到周围的左邻右舍窜来窜去,目的是得到他们的赞许和夸奖,更重要是向同伴炫耀,自己的父母在城里工作,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

  农历七月十五是祭祀祖先的日子。过完春节后乡村一直要忙到农历七月,因为是祭祖的日子,所以在大忙季节唯有这一天人们能放下手中的农活,东奔西跑地买一些祭祀用的肉食、瓜果、纸香。到了晚上,炒上几个可供祭祀的菜,等祭祀结束后,全家美美地吃上一顿,一饱平日缺油少味的口福。

  一年之中,最盼的当然是中秋节了,中秋时节,风清气爽的夜晚,一轮明月高悬,在打扫干净的院子中央,设张长条桌,摆上各种瓜果、瓜子、点心,点上几炷香,香烟缭绕,盘旋上升,香的味道四处弥漫。家族中年长的坐在院子里一边说着关于月亮的话题,一边议论天南海北的事,我们一群孩子则围在一起,仔细寻找月亮中的吴刚、嫦娥和桂花树下可怜的小白兔。

  孩提时,只要遇到月朗风清的夜晚,我们就兴奋、激动。夏天的夜晚,有时邀上小伙伴借着月光,在玉米高粱的掩护下爬进瓜地,摘瓜的时候很贪心,背的时候因力气小而背不了,免不了被瓜农痛骂。有的时候跑到生产队的打谷场上,围着一堆堆稻秆垛,大家互相嬉闹玩耍,学着电影中董存瑞、黄继光的样子,炸碉堡堵枪眼,直到被大人哄散才恋恋不舍回家。真是一夜月光,一夜欢乐。

  往事如烟,一切都过得那样快,过去尽管没有肯德基、游乐场的优越条件和环境,但在一次次日月东升西沉、月缺月圆中,我们在从童年走向青年,从幼稚走向成熟。那些孩童旧事已经成为成长的记忆,今后的事是不能预知的,一切就让明月高俯鸟瞰吧。

  多少次在热闹,或是寂寞的月夜,掩卷沉思,审视自己的言行,反思自己的德操,定位自己的人生。多少次在明月的邀请下,看到了李白执杯自斟“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听到了张若虚“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的发问。更体会到苏东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感怀。没有明月,没有了文人墨客的雅致,人间少了浪漫,人类缺了情怀,世界少了色彩,思想少了火花,总之,如果没有明月,这世界少了许多光彩。
 


文章出处:广袤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