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艾青的这句诗,恰如我对油田的深情写照。在这片充满希望与奋斗的热土上,作为“油二代”,我在父辈的言传身教中长大,从懵懂孩童到基层管理者,我与油田共同成长,见证它的每一次蜕变与辉煌,尤如绿叶对根的情意,早已融入血脉,化作我生命中最温暖的底色。
在儿时的记忆里,父亲工作很忙,总也见不到他的身影。那时候每天放学回家的第一件事,就是拎着水壶去打开水,一瓶水几分钱还是几毛钱现已模糊。一次带着弟弟一起去打水,结果壶盖没盖好,开水溅了出来,把弟弟的小腿烫了个大泡,第二天弟弟一瘸一拐去上的学。记忆中,家里无论发生什么事,都是母亲在操持,即使是我和弟弟生病了也是母亲一手牵着我一手牵着弟弟去医院看病,直至后来母亲开刀住院,到调度室发电报给父亲,父亲也仅仅是与同事调班回来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又匆匆赶了回去。
假日期间我会随着母亲到父亲工作的井场去看看,在绿油油的田野间,高耸的井架,轰鸣的机器,穿梭其间忙碌的身影,构成了一幅独特而生动的画面。下了班的父亲带着满身疲惫回到宿舍,脱去灰色的工衣,掏出塞在耳朵里的棉花,笑着询问我们几句然后端着脸盆出去梳洗,一会功夫此起彼伏的呼噜声填满了整个房间。
闲暇时父亲经常会跟我们讲油田会战的故事,讲铁人精神。他说对待工作,就是要有严格的要求,严密的组织,严肃的态度,严明的纪律。”父亲的话语,如同烙印般刻在我的心中,在懵懂和困惑中我感受着父辈们对石油的热爱,对工作的执着。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遇路修路,遇水架桥,住的铁皮房外加搭的芦席棚,帅气沾不上边,整洁也无法做到,当地老百姓会称呼油田人为“油鬼子”。但他们无怨无悔,怀揣“石油工人心向党”的坚定信念,践行“我为祖国献石油”的铮铮誓言。
时光荏苒,长大后,我也光荣的成为一名石油工作者,我将“三老四严”精神贯穿于工作的每一个细节。一路走来,在成长的道路上,油田就像一棵大树,而组织则是那肥沃的土壤,给予我源源不断的养分,让我在工作中不断进步。作为一名物资保供人员,我见证了物资管理从手工到智能,从算盘到电子化信息处理的变革。
2020年新冠疫情突如其来,而物资保供就是油田生产的“后勤保障线”,容不得半点马虎。任务繁重,人员紧张,我们克服重重困难,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加班加点完成物资的采购、运输、消毒、装卸、收发、数据统计等各项工作,确保油田风电项目、页岩油压裂施工等重点工程所需物资的及时供应。我和我的伙伴们每天连轴转,早上迎着朝霞去,晚上伴着星星归,每每晚上躺下休息时才感受到浑身的酸痛刺激着身体的每根神经,如今想来,当时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在那段艰难的岁月里,让我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油田人的责任与担当,也让我与油田的情意更加深厚。
如今一排排光伏板朝阳而立,实现井架与风车共舞,原油与绿色同辉,现已累计建成风光电装机容量84兆瓦,绿电占比达33.2%。在时代的浪潮中,油田在不断探索转型发展之路,随着AI智能的应用,将会进一步推动油气生产绿色可持续发展。
岁月流转,我与油田共同走过了无数个日夜。我见证了它的发展与壮大,它也伴着我从青涩走向成熟。我就像一片绿叶,而油田则是那深深扎根的大树,绿叶的成长离不开根的滋养,而根的繁茂也需要绿叶的装点。我愿做一片绿叶,像父辈们一样用自己的努力与汗水,为根输送养分。“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我与油田的故事,是绿叶对根的深情告白,是传承与发展的生动篇章。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继续怀揣这份情意,与油田携手同行,在新时代的征程上书写更加灿烂的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