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多少温馨可以重来
作者:张强
时间:2月25日 打开新窗口浏览本页 浏览:3120 文章ID:1188

    元霄节时分,小区外此起彼伏的鞭炮声,既预示着猪年的新春佳节进入了尾声,也勾起了我对过往的回忆。
    那是2004元宵节前夕,工作的联系点就在真武,从机关步行,不消一刻钟就能到井场。我和机关的同事一起自编自导了井场扭秧歌。
    说是扭秧歌,其实也很简单,井队的兄弟们下班了,我们几个机关来的在一个空旷的场地放一曲喜庆欢快的音乐,不由分说把“红腰带”系在了他们的腰上。前面一个教练,后面一排井队兄弟。一开始可能是井队兄弟还没有将角色从工人到“演员”转换过来,面对着既熟悉又不十分熟悉的机关干部,有点“扭扭捏捏”的,但两至三圈扭下来,大家也就放松了,笑声不断,其乐融融。
    真到了元宵节的时候,我们自编自导的一线井队职工扭秧歌出现在《油田新闻》的头条上,但是井队的兄弟没有时间观看自己表演,那一天晚上正在进行艰苦的下套管作业。当天夜晚,天空月色皎洁,地上钻机轰鸣。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古诗词里的意境,那种浪漫的情怀,似乎与钻机的轰鸣不相干的,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是撸起袖子干活季节呢!
    假如时光可以回溯,曾经的元宵节也挺热闹的。那时的元宵节有灯展比赛,各基层单位“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他们把一盏盏灯,拿到广场上,供人参观,请有关评委打分,印象最深是的模拟“水乡油田春来早”的灯获了大奖。
    回忆起来,那时的一盏盏灯,还真是企业文化的一道风景!
    记得那个时候,从单位回到家里,元宵节少不了也要为孩子张罗个灯什么的。不用费事,走到卖杂货的地摊上,问问儿子看中了哪个,随手掏钱买一盏。一开始小儿还有点高兴,但他年岁稍长之后,就不想玩什么“灯”了。
    回想起自己的少年时代,也一样,母亲用竹篾“一针一线”做一只又肥又大的“兔子”,用白纸糊上,兄弟姐妹几个人轮流在大街上拖一阵子的情形,真有隔世的感觉。
    记忆元宵节,想起井场、想起故乡的许多往事,不禁感慨:有多少昔日的繁华,有多少亲情友情,有多少温馨可以重来呢?


文章出处:江苏石油报2019-02-20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