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往昔峥嵘岁月
作者:沈毅
时间:4月8日 打开新窗口浏览本页 浏览:615 文章ID:1413

    我父亲于1976年2月从部队转业至江苏油田,被分配到运输处船运大队工作。1978年冬,我与母亲、妹妹跟随父亲从浙江湖州举家搬迁到了江苏油田洪泽农场,自此开启了我们的石油人生。
   
    江苏油田成为了我们的大家庭,从油田三中到油田一中,我在学校广结良友,同时专注学业,经过不懈努力,以优异成绩考入一所石油系统大学,1991年7月毕业后,我分配到江苏油田二级单位——一座位于古运河畔的石油化工厂,开启了为江苏油田石化生产接续奋斗的筑梦之旅。
   
    当时扬州石化尚筹建之中,据师傅们讲述,由于国家政策调控,江都镇政府自行筹建的石化厂项目遭遇阻碍,工程一度搁置,后与江苏油田合作才得以再次重启。我初到扬州石化时,工厂正处于生产自救和筹建阶段,幸能参与其中,倍感荣幸。
   
    还记得,我参与的首个重要任务是与工程队电工班的茅庆斌、童宏林两位师傅一同前往真武江苏油田试采一厂,负责3台160KW电机的维护保养工作。我们吃住在现场,严格按照规范施工,最终圆满完成任务,赢得了业主的赞誉。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我在专业上收获颇丰,同时与师傅们共同为厂里挣得了6000元自救资金。这笔收入在当时相当于我的数月工资,成就感油然而生。
   
    随后,我参与了记忆深刻的“三通一平”工作,当时工厂现场还是一片农田,西北角还有几座砖窑。我们的任务是将这些砖窑平整,并将多余的土方运走,为工厂建设腾出场地。组织动员后,大家热情高涨,用双手一锹锹将土方装上拖拉机运走。那时,大家都年轻力壮,仿佛有使不完的劲。我们20多名大学生组成“大学生队”,与工人师傅们展开劳动竞赛一较高下,看相同时间内谁装的车数更多。现场热火朝天,最终统计结果不相上下。几天后,看到一座座土窑被我们勤劳的双手平整,心中既欣慰又自豪。
   
    工厂建设期间,正在无锡石化厂实习的我突然接到电话,要求我停止实习,赶回来参与供电建设项目施工。原来,为了降低建设成本,工厂从建设总包方手中接管了部分建设项目,全厂供电项目便是其中之一。回厂后,我的任务是配合工程队技术员童辉师傅组织实施该项目。我们一同查阅图纸、规范,解决安装过程中的难题,严格按照要求推进项目建设。从总降到各分降的电缆桥架安装、电缆铺设等施工项目,在我们的精心组织下安全、高质量完成。看到总降和各分降顺利投运,成就感再次涌上心头。
   
    转眼三十四年过去,通过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扬州石化累计加工原油超千万吨,上缴税费60多亿元,为国家和社会作出了应有贡献,员工幸福感获得感与日俱增。如今,公司即将步入“二次创业”转型发展新征程,在新形势新挑战下,我们坚信,在江苏油田和江都区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在公司坚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技术精湛、勤奋戮力的全体员工共同努力下,扬州石化的未来必将更加美好 。


文章出处:江苏石油报2025-03-04四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