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芜尽处是春山
作者:李萌萌
时间:10月24日 打开新窗口浏览本页 浏览:2462 文章ID:1306

    七月末的夏日黄昏,淅淅沥沥的小雨四处飞洒,大巴车带着我们26人,一路往城外走,树木逐渐增多,楼房逐渐变矮、稀疏,雨却越来越密集,更增添了一份“凄凉”。一个半小时后,我们到达了采油一厂厂部所在地真武,从紫京到真武,外界环境的改变给我们带来了巨大落差,小伙伴当天晚上的情绪都很低落。但既来之则安之,第二天我们依然热情满满的投入到新的工作和学习中。

    在入厂培训最后一天的新入职员工座谈会上,油田集团公司高级专家给我们分享了他年轻时的工作经历。工作环境艰苦,任务繁重,常年累月、没日没夜战斗在生产一线,他却没有喊过一句苦,叫过一声累。在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他更没有伸手向组织要求过什么待遇。当年,石油行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再重的机械设备也是手拉肩扛,再高的钻井井架也是人工架设。老一辈石油人以“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勇气和担当,硬是靠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倔强,在苏北水乡建起了百万吨级油田。回想自己初来真武时的种种表现,一种愧疚感油然而生。我们现在的环境相比较于老石油人,已经算是“天堂”。有蚊虫,领导第一时间就送来了驱蚊用品;被子轻微发黄,宿管大叔立马就给我们换了全新的;天气太炎热,领导还贴心地改变实习计划,待到秋天再去班站实习。一厂大家庭给我们的关怀照顾,逐渐驱散了内心的不安迷茫,让我们更加踏实地学习知识,汲取养分。

    入厂教育结束后,我被分到了工艺研究所采油组,跟着师傅张学仟。还记得第一次跟师傅去肖17-1井压裂现场,偌大的井场,一道道粗细不一的管线,排列紧密地蔓延到视线尽头。师傅张学仟带着我们到每个设备面前,详细介绍设备的作用,不厌其烦解答我们“这是干什么?”“为什么这样做?”让我们第一次真实感受到,原来书本上小小的一幅图,在实际施工中竟然这么复杂。第二次再去肖17-1井时,这次管道、大块头的设备都不见了,我们一脸疑惑地望着师傅。他开心地解释道:“那些压裂设备已经撤掉了,肖17-1井都已经出油花啦。这次主要是来现场取样并更换油嘴。”一听到油花,我和小伙伴戚国栋激动的不得了,虽是石油专业的学生,但这是我们第一次在井场见到石油。

    师傅张学仟麻利地爬上油罐,像打胜仗的将军一样,用相机记录高温下来之不易的胜利“果实”。我抬头望着,师傅张学仟的工装早已被汗水浸湿粘在了身上,红色的工装在日复一日的洗涤中褪去了颜色,上面的“黑色印章”好似繁星点点,但正是这抹别样的石油红比这阳光更加耀眼。

    回顾来一厂的一个多月,我觉得自己最大的转变就是心态上的变化。从初来的迷茫,到加入工艺研究所采油组,见到井场的踏实。这段时间的相关学习,为我们描绘了未来工作的蓝图。去过井场以后,持续的高温、遍布的管道、密集的抽油机才让我真正了解到了水乡油田人的辛苦。一厂领导们的亲切关心、师傅们的耐心指导、以及工人前辈们忙碌的背影都让我感受到了真正的踏实。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既然选择了石油,就不要在乎沿途一时的困难艰苦,只管努力,砥砺前行,草地平原尽头,一定矗立着一座座春山。希望新入职的我们能乘江苏油田“二次创业”这股东风,在一线基层工作中筑牢自身基础、磨砺本领、苦心钻研、厚积薄发,在人生道路上不断自我锤炼,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奋发姿态,自强不息,在江苏油田这片沃土上乘风破浪。


文章出处:江苏石油报2022-10-21四版